top of page


多謝自己
鳴謝名單再長, 多數缺少一人, 那就是你自己。 謙虛是好, 但對自己的努力缺乏認同, 人就很難更進一步。 失敗時固然要反思檢討, 成功時也不必抹殺自己的功勞。 如果你從未好好的感謝自己, 就從今天開始, 每天都發掘一個感激自己的理由。 好好的跟自己道謝, 然後推己及人,...


等等等
等待十分折磨人,在這個生活步伐超級急促的都市裏,等車、等人、等電話、等食物、等送貨、等機會,處處都是學習忍耐的課室。短暫的等待例如等升降機,可以用倒數來分散自己的不耐煩。漫長的等待,大概需要轉移自己的注意力,專注在目前應做的事上,讓等待變成背景音樂,越專心便越感覺不到。...


愛情夢想國
假設這世界上有一個夢想國,男男女女終日都在專心談戀愛。沒有伴侶的便專心尋覓另一半,已有情人的便在愛河沐浴。天天都是美景良辰,你儂我儂,標準的活動是談情說愛,偶爾一次「耍花槍」,感情更進一步。每天參與有獎競猜遊戲,猜中對方心意?「登登登登」,重重有賞!但那是妄想,不是現實。...


最壞之中有著美好
星期日試新餐廳,在美食與美食之間抬頭一看,牆上竟然寫着:「相信最壞之中有著美好」。困難讓人生畏,卻也是成長必經的階梯。順境的時候感恩,因為順利並非必然。在逆境的時候咬緊牙關,能夠學習多少便是多少,那麼所經歷的痛苦才不是枉然。 #emotion


不如製造機會
有人決定辭去高薪厚職,到名校進修並在同學中找尋配偶,她成功了。 有人訂下三十歲前出嫁限期,結果在生日那天完婚,她成功了。 有人銳意婚後不工作,專心相夫教子,她也成功了。 有時候,旁人會或褒或貶的說這些女子「有辦法」,但大家往往忽略了她們在辦法的背後有重要的共同點——有目標,...


愛情,絕對對人不對事
心理學裏有所謂「基本歸因誤差」(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)——當我們嘗試去解釋一件事發生的原因或一個人的行為時,往往會低估了環境因素,而歸因於個人性格與態度。所以,「對人不對事」是常見傾向。 心上人的一句話,聽在耳裏但覺十分溫柔,甘之如飴;...


放棄與擁有
擁有,不一定代表快樂。
擁有,有時候也是一種纏累。
物質上擁有得越多,心裏寧靜的空間便越少。對物質的慾望有如淤塞的廢物,妨礙我們心靈的呼吸。如此這般,心情又怎可以暢快喜樂?就正如血液裏充斥着毒素,血脈就自然難以流通。
佔有,可以是一種態度;放棄,卻需要量度。...


我覺得他覺得
有沒有聽過人或自己說「我覺得佢覺得」? 這在心理學裏面稱為讀心術(mind-reading),是一種認知扭曲 。除非我們有特異功能,否則再了解一個人,也不代表我們能準確無誤地推敲對方的所思所想,從行為嘗試去推斷動機,準確度同樣惹人懷疑。誤解了別人,然後讓彼此的互動建基在自己...


幸福在你手
出版像愛情離不開「供與求」的定律,林林總總的預言書証明大有讀者,他們看書又是抱著什麼心態? A) 是習慣,沒有特別原因。 B) 想預知未來,企圖趨吉避凶。 C) 人云亦云,不看怕欠缺話題。 D) 怕蝕底,惟恐別人比自己掌握更多資訊,可以捷足前登。...


情緒污染
都市裏除了噪音污染、空氣污染,還有情緒污染。 生活的擁擠、工作的壓力,有時候都使我們難以保持平靜。自己的情緒都已經不是清泉,如果旁邊還有人說三道四,學是學非,我們的情緒也會受到污染。也許可以試試不讓別人的污水流進自己的河流,拒絕「同流合污」,將別人的情緖排進污水渠,專心淨化...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