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幸福在你手

  • Joanne
  • Jan 24, 2018
  • 2 min read

出版像愛情離不開「供與求」的定律,林林總總的預言書証明大有讀者,他們看書又是抱著什麼心態?

A) 是習慣,沒有特別原因。

B) 想預知未來,企圖趨吉避凶。

C) 人云亦云,不看怕欠缺話題。

D) 怕蝕底,惟恐別人比自己掌握更多資訊,可以捷足前登。

人對將來可以有很多計劃,但有計劃不代表有把握,看運程的人不是求財或盼望健康就是尋找愛,偏偏看預言書會誘發心理的連鎖反應,甚至造成心理陰影。

心理學有所謂「自我應驗預言」(Self-fulfilling prophecy)--我們的行為會使預言成真。例如星座書說你今年欠缺愛情運,就算遇上心儀對象也只是「爛桃花」,於是你把心一橫,拒絕社交,整天窩在家。結果當然沒有開展戀情,這局面你有份造成,但你反而覺得星座主宰運程。

有些人會說看運程只會選擇相信好的事,卻不知「相信」與「想信」其實存在差異。那些不詳的預測,即使你選擇不信,亦已烙印心中。例如某師傅批你的生肖今年不婚即分,如果你單身尚可因置身事外而免卻擔心,但假如你因迷信而向伴侶逼婚,使對方壓力倍增,最後甚至鬧分手,你明明有責任卻可能覺得天意弄人。

相反,假如星座書說你今年有可能在外遊時遇上有情人,於是你農曆年、情人節、復活節、端午節、重陽、中秋到聖誕都不斷往外跑,你接觸的人比留港多,遇上意中人的機會率自然倍增。這只是簡單的數學,根本不是什麼預言成真。其實你要是渴望愛情發生,無論何時多見人也比守株待兔更有可能。預言書為增加命中率,總是把運程寫得好壞參半,這其實並不需要超能力或什麼預感,陰晴不定、有著高低起伏本來就是人生。預言書的用字也很保險,例如「極有可能」、「很大機會」、「應該可以」──全部走「凡事留一線」的路線。於是當預言落空,我們甚至會安慰自己,這次只是剛巧不準。

就算抱「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」的心態,看預言仍會使人失卻自由。心理上對不測所產生的恐懼會令人

裹足不前,不敢迎接挑戰。面對順境,人亦可能產生怠惰,欠缺動力向前。

不要說我不告訴你,愛情、健康、財富能不勞而獲的例子少之又少,即使從天而降也不代表一定會長久,別再迷信星座與運程,努力過日子,幸福在你手。

Comments


Recent Posts

© 2018 Joanne Chan All Rights Reserved

bottom of page